文津图书奖是由国家图书馆主办、全国图书馆界共同参与的公益性图书奖项,旨在传播知识、陶冶情操,提升公众人文与科学素养。呼伦贝尔市图书馆《有书共读》栏目特别推出“文津奖获奖及提名图书系列推荐”,精选历届获奖与提名佳作,帮助读者在浩瀚书海中找到触动心灵的佳作,让阅读成为连接知识与心灵的桥梁。
索书号:S718.4
作者简介
保罗·史密斯深耕植物保护领域30年,现任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秘书长,牵头开展了全球树木评估项目,并于2021年发布了《世界树木状况报告》。此前,他曾担任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千年种子库的负责人。他是非洲南部植物和植被方面的专家,也是威尔士国家植物园受托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植物保护委员会联合主席和英格兰树木园咨询委员会主席,获得过新英格兰野花协会国际植物保护服务奖章和戴维·费尔柴尔德植物探索奖章。
展开剩余75%殷茜(译者),国家植物园科普馆高级实验师。先后任职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国家植物园,从事过植物保护、植物引种保育、科普教育等工作。曾获得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所著《遗世独立:珍稀濒危植物手绘观察笔记》获得2020年度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银奖。
内容简介
树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之一。尽管树沉默不语,但它们覆盖了约1/3的陆地表面,影响着从水、营养和碳循环到全球气候的一切。
树木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环境中茁壮成长,在林地、灌丛、草原、海岸和岩石生态系统、沙漠、稀树草原和湿地中扎根,也被人类种植在人工和城市环境中。其中,森林为各种各样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家园,养活了地球上至少一半的陆地植物和动物物种。
这本书全面讲述了树木的生命周期,以新颖的视角提供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树木概览。与此同时,这本书所讲述和赞叹的既是树木非凡的多样性,也是树木与人类及其他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树木为人类社会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撑,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灵感来源,具有抚慰人心的治愈性力量。这些对人类和我们所生活的星球来说都至关重要。植被生态学家保罗·史密斯告诉我们,地球上的树木是“我们的‘缪斯’、保护者和沉默的伙伴”。
当然,这也会是一场丰富的视觉盛宴,用大量令人惊叹的照片、珍贵的资料和特别绘制的信息图,带来清晰、直观、有趣、全面的阅读体验。从种子、叶、树皮到花朵、果实和根;从木材到建筑,从艺术灵感到与之共生!
精彩分享
共生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为“共同生活”。尽管我们可能会对其互依赖的概念稍加强调,但这就是今天我们对共生的一般理解,科学家喜欢把问题复杂化,根据受益者和非受益者,定义出各种类型的共生关系:互利共生描述的是各方都从该关系中受益的情况; 偏利共生指的是只有一方受益,而对另一方无害的合作;寄生则是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的情况。树木参与了包含这三类共生关系在内的各种复杂关联。
许多菌根真菌与其宿主树木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菌根共生需要真菌定居于树木的根系,真菌和树木的根系在土壤下相连,在这种交换中,树木受益于真菌吸收的水分和磷酸盐等树木较难获取的营养物,而真菌则通过树木获得了糖分和其他营养。树木最常见的菌根共生体是外生菌根真菌,之所以称之为外生菌根,是因为真菌的线状菌丝在树木根部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外部鞘套,经由根部表面交换水分和营养物。大多数为人们所熟悉的伞菌都是树木的外生菌根共生体。
由于许多不同的物种都以树为生,而且不会对树木造成任何伤害,因此偏利共生比互利共生更为常见。树木为大量的其他植物提供了基质(生物体生长的基础),在热带地区尤为突出。生活在其他植物上的植物被称为附生植物。有些附生植物是寄生者,但凤梨、兰花和蕨类等附生植物只是把树木作为供栖息的坚实表面。像老人须(俗名松萝凤梨)这样的气生植物不需要气生根或土壤,它们从降雨和空气中获得生存所需的全部水分和矿物质。
一些附着树木而生的著名植物是寄生性的,我们在圣诞节悬挂的白果槲寄生是一种兼性寄生植物,这表示它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自己制造一部分口粮,但它们主要还是借助伸入宿主内部的、被称为“吸器”的根状突起,来吸收水分和营养物。桑寄生科是最大的寄生植物家族,该科植物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与槲寄生属植物不同的是,桑寄生科植物会开出鲜艳美丽的长管状花朵。鸟类食用它们的果实并帮忙传播种子,将有黏性的种子排泄在树枝上,桑寄生科植物就可以在那里萌发。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名在赞比亚穆钦加山脉工作的年轻植物学家时,有人指给我看树冠上的桑寄生属植物的花朵,名字含义为“格格不入的东西”。
推荐理由
当人类先祖第一次在枝桠间筑巢而居,当古希腊哲人漫步于月桂树下沉思,当现代都市用钢筋水泥切割天空却仍执着于在路旁种下行道树——树木始终是我们沉默的伙伴,它们的年轮中镌刻着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全部奥秘。保罗·史密斯的《根深叶茂》正是这样一部唤醒我们原始记忆的杰作,它用科学的严谨与诗意的洞察,带我们重新走进那个被遗忘的绿色世界。书中那些令人屏息的摄影——从种子剖面的精微结构,到树冠层铺展的绿色海洋——与严谨的信息图共同构成一场视觉盛宴。但更珍贵的是,它让我们在掩卷后以全新的眼光凝视窗外那棵熟悉的树,突然理解到:每一片叶子都在参与地球的呼吸,每一圈年轮都记录着气候的变迁,而每一次根系间的养分传递,都是对“共同体”最古老的诠释。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应对气候危机、还是促进社会发展,皆需深植自然之根、文化之根与协作之根。打开这本书,让我们跟随史密斯的指引,在树木的年轮中寻找人类未来的地图——那是一条通往生态和谐与社会共生的希望之路。
发布于:北京市一鼎盈配资-炒股配资网上配资配资网-专业网上配资-正规期货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